大爱泰兴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1228|回复: 0

江海潮沙孕育了不凡泰兴 ,古城遗存尽显着文化底蕴

[复制链接]

200

主题

200

帖子

722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22
发表于 2021-3-7 09: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泰兴是吴、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三千多年前,滔滔长江,东流入海,是时长江河口在镇江、扬州一带,镇、扬以下为海湾,泰兴尚未成陆,烟波浩渺的海面上奔腾着汹涌澎湃的广陵潮。不过,东经120°——这是片神奇的区域。终于江水缓长,海潮漩移,聚沙成洲。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古沙嘴沿江淤长,沙嘴以东海面出现了沙洲,从而形成了泰兴北部高沙地边缘,是为泰兴陆地雏形。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前,泰州濒临大海,因地处大海之北,故名海阳。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泰州改为海陵县,海陵县设济川镇,时为有史书明确记载的最早的泰兴地。
       泰兴襟江带海,所以说是江海孕育了泰兴,是长江的沙造就了泰兴,是长江的水养育了泰兴。泰兴因为拥有长江才有了灵气,长江因为有了泰兴这片土地才更加显得婀娜多姿。长江在途径泰兴之处忽然弯道几近90度,也正是这90度的大转弯,一个美妙的曲线,长江由西向东变为自北往南走向,给泰兴留下了一个绝妙的地理空间。一江将江苏分为东西两半,将长三角分为左右。长江总体走向是东西走向,而在泰兴段呈南北走向,泰兴西枕长江,泰兴更该称江东之城,江东之城更能体现泰兴的地理特征。这奇异的地理特征使得历史上长江曾两次在此断流,由此留下千古之迷,更给泰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而足见泰兴气吞江河之神力。
       东晋义熙年七年(411年),晋安帝置海陵郡,江北同时建有如皋、蒲涛、临江、宁海四县。宋朝时期地理古籍《舆地纪胜》,舆地纪胜说:宁海城位于海陵东南100里,周三里。这一记载说明古宁海城的位置就是现在泰兴珊瑚镇的宁界。宁界为什么叫宁界,大概也有古宁海城在此的缘由吧。笔者对泰兴的地名多有研究,以为凡地名都是有来历的。泰兴系江中沙滩涨成陆地,故地名除历史事件、历史美传、名人故事、军事斗争等因素的形成外,更多的行成则在于地理因素而从水旁或土旁,诸如南沙楼、单家汪、永安洲、仙鹤湾、焦家荡、蛤蟆圩、闻家垈、县家堡(宣家堡)、大王坔等等,可谓不一而足。
       唐朝,废宁海县。南唐烈祖升元元年(公元937年)泰兴建县。千余年江水滔滔,龙河悠悠,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形成了具有浓郁泰兴特色的优秀历史文化。虽然没有气势雄浑的名山大川,却有古风雅韵的宋坊明城,有滨江田园风光,有经久繁华的千年古镇,有享誉中外的名人故居,更有光耀千古的革命文物遗址。不说别的,单说泰兴古城内一小型湖泊,即是独特无二。湖虽小名头却不小,曰之“小南海”。小南海,位于县衙东侧。顾名思义,就是袖珍版的南海;海者,海纳百川。将海装入城中,可见泰兴城和泰兴人的胸怀。只是另一方面又隐含了泰兴人骨子里不为人下的精神,隐藏着了这个南方的滨江小城欲与帝王似比高气概。“北有中南海,南有小南海”“北有紫禁城,南有老县衙”。泰兴是中国唯一一座类似北京皇城形制的地方古城。
       至于泰兴的古城池,其形制除布局对称等方面类似于皇城外,还另具一种不二特色而别具一格。县志记载,泰兴城池形制如龟,初为土城,宋绍兴年间,为防御金人侵扰,时任知县尤袤开始增筑外城。明弘治年间,知县原秉忠始用砖砌筑四城门,东名寅宾门,西名迎恩门,南名南薰门,北名拱极门;嘉靖三十四年(1555),为防御倭寇侵略,知县姚邦才奉令修建县城,并改东门为镇海,西门为阜城,南门为澄江,北门仍为拱极,延熏门改为通济门,在城内环以马路,城外环以濠河,河上改设浮桥(俗名吊桥)五座。南城墙的南侧对着城外,有建高点来防御外敌;城墙上有瞭望孔,遇到战事时,可以在一边观察敌情,又不被外面的弓箭射中;另外,城墙上还有射孔和排水孔,射孔就是对来犯的敌人进行射击;排水孔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排水。1951年,泰兴古城墙被拆除。2017年,消失近70年的南城门——澄江门复建。澄江门遗址公园共投入400多万元,复原的城墙长120米,高10米,宽5.1米,用砖10多万块。其中,6万多块是从各地搜集来的古城砖,4万多块是新购的,但也进行了做旧处理,最大限度地恢复古城墙的原貌。现在,复建好了的泰兴澄江门已成了泰兴的名胜之一。
       《泰兴县志》上记载有《泰兴十样景》:“泰兴城,好风光,十样景,听我唱,一鼓楼,二水关,三井头,四关厢,五城门,六角桥,七星池,八善堂,九条巷,十院寺,劝诸君,莫记忘。”不过,随着历史推移,有不少人遗憾,好些景致都看不到了。但是,泰兴十景虽不复往昔,却有一样矗立至今,为我们默默保留着这些历史、文化和故事。
       诗经》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衡门,即牌坊,中国传统建筑之一,被称为活着的历史,立体的史书。一座牌坊,一则故事,汇编成一部灿烂的牌坊文化史。泰兴也有着这样的许多古牌坊,透过这些也许就能一窥古城泰兴的历史。比如旧址在泰兴儒学东,靠街而立,是为纪念泰兴人张(羽惠)而立的司马坊。张(羽惠)生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武宗正德九年(1514)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后改礼部主事。不久升任礼部郎中,转任兵部郎中。大司马为古代官名,是六卿之一,执掌兵政,所以用“司马”作坊名,以纪念他的功绩。
       再比如大宰相坊,即冢宰坊,纪念的是明代吏部尚书翟善。翟善,字敬甫,泰兴县城人。明洪武二十一年入选国子监,授吏部文选司主事,后任员外郎、吏部侍郎、代理尚书、吏部尚书等职。据《明史》记载,翟善任职期间,选贤任能,清廉公正,极得皇帝赏识。为了表达对这位翟善的敬重,家乡人民为他建冢宰坊,原址在泰兴泰定桥北。后在泰兴市文化博览中心正门的东面,重建冢宰坊,正对着西面的重建的司马坊。还有延陵古治坊、仙鹤胜迹坊、天开文运坊、凤凰在梧坊(济川洞天坊)、澄清坊、宣化坊、四牌坊、登瀛坊、攀桂坊、攀蟾坊、双桂坊、孝里坊、承恩坊、登科坊、恩光坊、双豸坊……据清康熙刻《泰兴县志》记载:泰兴城内有牌坊24处。笔者将专篇详叙。
       同样,泰兴许多类似于古牌坊的一些古建筑遗存也是泰兴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当代著名传记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明代福建巡抚、督师抗击荷兰侵略者朱一冯之裔孙朱东润故居,位于泰兴城南东鞠家巷东首的,占地943平方米,前后两进,西侧厢房,青砖黛瓦,古色古香,两面城河相拥,可谓尽显人文灵气。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桥镇米巷10号——是我国地质学之父丁文江先生诞生和少年时期生活、读书的地方,也是原黄桥战役纪念馆所在地,现为丁文江纪念馆。这是清代园林建筑,地势南低北高,自南至北各进建筑,依次抬高,每进建筑之间为天井。东部为迎宾待客区及花园,中部为居住区,西部为厢房。建筑均为硬山式屋面,粉墙青瓦坡屋顶,色调古朴典雅。人们欣赏文物古建筑的同时,亦可感受大师丁文江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
       据《泰兴县志》记载,明朝时期,泰兴有座规模宏大的孔庙,或称儒学、文庙、学宫等,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56年)。元初毁于兵,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清代重修,解放后1953年改建为烈士堂,后又恢复孔庙形制。孔庙(学宫)位于泰兴古城中心偏东北位置,这一地块人文集中,是泰兴千年文脉所在,也是泰兴古城最富精气的地块。代泰兴孔庙规模宏大,形制全备,主要建筑有鲲化池、奎文阁、牌楼、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等,这些建筑从空中俯看如文房四宝错落其中,独特且有创意。目前还保留有大成殿及周边古代水脉。县衙,孔庙这些重要人文场所周边环水,这些都能体现泰兴这座水城,依水而立。反映泰兴人爱水,乐水,即“泰”也,形似如泰,内蕴“兴”义,这也印证了“泰兴”之义。因泰兴孔庙为泰州境内所仅有,2019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还有庆云禅寺、襟江书院、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等,就不一一介绍了。根据现有发现,据初步统计,泰兴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5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3处,市级44处。这些历史遗存,是泰兴古城的文脉。我们挖掘它、保护它,就是为了坚持用文化塑造城市的理念,注重历史文脉和传统元素的传承发展,从而把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到家乡建设中去,打造家乡的名片,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富饶富强、更加美丽漂亮、更加璀璨辉煌!
来源:乡风儒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泰兴市嘉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024011号-3 )

GMT+8, 2024-4-20 13:01 , Processed in 0.07028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